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招商产业购地政策最新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招商产业购地政策最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企业为扩张,经开区购地160亩,现在民间融资负债3500万,该如何自救?
难!非常难!这个问题基本无解。
其他好办,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有那么多民间融资。民间融资往往是逼死企业,逼走企业主的最主要原因。民间融资的诉求比较复杂,协商起来很难,尤其是高利贷可不会管法制,即使你有心分期筹款还,人家也不会答应。
资金链断裂对人们信心是杀伤力最大的,所以你即便偿还了部分,也很难挽回其他人的信心。如今之计,首先是与剩下债权人商量延长还款期限,如果他们不同意,那就不用考虑下一步了;如果债权人同意,接下来有三步可走:一是与政府协商,争取政府支持,如帮忙招商,甚至考虑收回厂房土地;二是加紧寻找土地和厂房的买家;三是寻找可能的融资。
插句话,这时想要银行融资已基本不可能。第一你名声已坏,第二你没有别的现金流,所以指望银行没有意义。
我是空谷寒潭,与您分享我的观点。
首先现在的3500万属于民间融资负债,可见一开始如果银行可以贷款的话,是不会选择民间借贷的,所以银行贷款度过难关可能已经行不通。这一项是属于比较致命的,很多经营优良的企业因为民间借贷,高额的利息,如果一旦遇到经营上的困难,濒临破产的局面就会第一时间到来。
虽然这家企业现在还没有走到这一步,但是想要自救算是比较难的,本身没有大额现金流,一时间很难周转,加上外商撤资,民间借贷肯定会主动上门讨债,因为这家企业已经不能保证资金回笼。
自救方面
一是考虑这家企业的前景,未来是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例如是否是政府极力支持的产业,这样的话可以寻求政府帮助或补贴。
二是招商引资,引进新的战略伙伴,转让部分股权的方式。
三是已经无法自救的情况下,出让价值较大的土地和厂房来偿还借贷,以免惹上难缠的官司和日渐高额的利息。
经开区购地160亩,民间融资负债3500万。证明企业从正常的银行渠道已经融不到资了。
经营企业其实就是开源节流,保证有充足持续的(正)现金流。
除了生产好的产品创造价值。回到融资层面,主要有以下几种:
1-风险投资。根据题主的描述基本上过了这个阶段。
2-股权融资。这个根据垂直行业类似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得到一个公允的价值。
3-政府补贴。如果是国家鼓励行业比如人工智能AI、生物医药研发生产、智能制造等。
4-传统银行贷款。银行会根据企业的资质及内部风控决定。
5-企业发债。此种情况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,比如一般是上市知名企业且资产负债比严格控制在一个标准之内。
前2中主要还是看行业及创始人(团队)展现出来的愿景、目标、执行力等。比如,虽然现在公司有很多负债甚至资不抵债,但是公司前期研发投入过大,忽略了市场推广,虽然目前销售收入很少。不过经过简单的运作在增长。而且累积专利很多。我想从商业逻辑层面上,一定有相关机构下注的。这类似于2008年的京东。
最后,经开区的160亩地也抵不上民间融资3500万。另外还有13000平标准化厂房。证明企业曾经做到过一定的规模。解决了相当的就业及上缴纳税。这个如果跟当地政府沟通好。从社会影响层面去努力。只要创始人团队有担当。我想从大的层面盘活资产也是有可能的。一如当年的尚德、LDK太阳能,如果当时创始人更有担待,可能现在的历史会改写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招商产业购地政策最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招商产业购地政策最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