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违规招商政策处罚办法全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违规招商政策处罚办法全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招商银行被认定钱端案中多处违规,九千多投资者是否应拿回本金?
了解事件的始末,多地银保监局认定招行违规!查了条例招行的确违反了违反《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》的相关条例~但是招行在该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代销机构,违规销售会接受相关处罚
但是招行不是涉案主体,现阶段已经有杭州杭深企业管理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拟以市场化的方式收购各投资人持有的“钱端”平台的债权/产品权益。此次债权收购将按照公开透明、市场化原则开展。
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你们的本金有人可以给你回 款了~~至于回款多少,那就看人家收购人准备出什么价了
下一个问题就是~~
1、你同意被收购
2、你不同意被收购,然后继续可继续等待审判结果
所以,这时候你即便拉着招行 ,人家也是按规办事~该处罚处罚
处罚金、本金、利息、收购、债权·这几个词之间具体代表什么,是否有必然联系~要先搞清楚
【Ares说】原创评论,欢迎互动探讨[耶]
*ST中安曝15亿造假!600亿市值推手招商证券岂能无责?你怎么看?
对于这个问题,每日经济新闻实习编辑郭鑫认为:
上市公司造假,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,尤其是在严监管的背景之下,会让更多的违规违法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。
*ST中安披露的告知书显示,公司在2015年虚构盈利预测,导致重组置入资产评估值虚增15.57亿元。另外,中安消公司还通过提前确认收入、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收入等手段,虚增2013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000万元和515万元。
招商证券作为*ST中安借壳上市和随后的历次收购资产的独立财务顾问,难辞其咎。未按公允价值计量这样低级的失误都不能识别,让人怀疑其财务人员的能力。如果说5000万的虚增收入影响小,尚可以理解,但是虚构盈利预测,导致重组置入资产评估值暴涨15.57亿元就不应当再看成是财务审计人员的失误了。审慎原则不仅是财务工作中遵循的准则,更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。企业虚构的盈利的手法也就那么几种,招商证券作为专业财务顾问方,15亿元的失误让人费解。
而更让人意外的是,前述类似的失误在中安消借壳上市完成以后还在发生。招商证券在多个独立财务顾问意见公告中,均表示对ST中安资产看好和收购提升上市公司盈利的认同。公司在财务顾问的保驾护航下,开始了一系列的买买买,然而公司的股价却一路下跌,从2015年6月12日至2018年1月18日收盘,公司的股价累计下跌近90%,众多的普通投资者被玩弄于鼓掌之间。
虽然招商证券在*ST中安未能完成承诺后,发布了致歉公告,但这一纸文书显然是有些轻描淡写了。财务顾问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、维护企业的利益本是职责所在,但在中安消这个案例中,财务顾问并没有做好本职的工作,甚至可能是推手。*ST中安作为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受到证监会顶格处罚是必然,但是招商证券也当担责。
上市公司造假年年有,近期特别多,为啥?因为监管严格了,君不见近期的IPO也严格了许多,过会的通过率也降低了好多好多百分点!
来看看这家*ST中安是怎么回事?
1月16日,*ST中安(600654)披露公司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。
因2015年初中安消股份有限公司借壳飞乐股份上市时,子公司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安消技术”)虚构盈利预测,导致重组置入资产评估值虚增 15.57 亿元。另外,中安消技术还通过提前确认收入、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收入等手段,虚增2013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000万元和515万元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违规招商政策处罚办法全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违规招商政策处罚办法全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