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咸丰招商局政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咸丰招商局政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要是道光皇帝,让恭亲王继位,不是咸丰。大清会变得更强吗?
并不会,恭亲王奕䜣也没比咸丰厉害多少。
以上是结论,下面是为什么。
第二次鸦片战争时,英法联军在1858年派少量兵力北上,要求换约。随行的有一个香港人叫李泰国,已经加入英国籍,与清国桂良会面时据理力争。这事让奕䜣知道了,然后强烈要求桂良当场杀掉李国泰,说他是市井无赖之徒,面对钦差无礼咆哮,理应就地正法。人家好好一个外国人,怎么就成市井无赖了,恭亲王的想法未免过怪。
战事打到后面,1860年了,数千英法联军都打了过来,攻陷天津,清政府要和谈,英国人派外交官巴夏礼先行。又是奕䜣,认为巴夏礼是联军谋主,拿下他,联军投鼠忌器,必然不敢造次。。。
这点见识,真没比咸丰皇帝高多少。
诚然,辛酉政变后恭亲王是洋务派的领袖,自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大不一样,但要说老道光临死前是不是传位给奕䜣会更好,那就是想当然了,当时这哥俩儿真是一般货色。
会强些。
因为咸丰帝确實很无能,无魄力,无胆识,无眼光,是大清皇帝中最无存在感的皇帝。
恭亲王的胆识和执政能力都比咸丰强!但大清病入膏肓,内忧外患,也好不到那里去!
如果道光皇帝传位于恭亲王,清朝的实力肯定会显著增强。
恭亲王重用汉人
咸丰即位之初,太平天国爆发。咸丰原把希望寄于八旗军绿营兵,而八旗绿营早已腐朽不堪,当将官的莫不锦衣玉食,耽于歌舞,士兵则多抽鸦片,嫖赌成风。面对太平军更是节节败退。咸丰无奈。只得遵循旧制,让各地自行办团练,而曾国藩的湘军一出场便节节胜利连克湘潭、武昌,如此振奋人心的胜仗,咸丰遵循祖制满汉相防。不肯授予督抚实权,导致曾国藩的湘军粮草兵饷供应困难。极大的拖延了太平天国的持续时间,莫不是南方的清军彻底被太平军消灭。咸丰无可奈何之下,才授予曾国藩两江总督。事实证明,太平天国也是依靠汉人才彻底平定的。后来恭亲王被慈禧提拔为议政王。积极提拔汉人 ,成就了同治中兴的美名,事实上能有同治中兴,全在恭亲王能重用汉人。如果恭亲王即位,太平天国可能早几年平定。第二次鸦片战争,清朝就不是南有太平军,北有列强。
恭亲王接受新事物
在腐朽不堪的晚清,竟然有一位会说英文的王爷。肯去学外国的话,就说明恭亲王乐意接受列强的东西。后来的洋务运动,恭亲王积极支持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大搞洋务运动,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,也兴办民办工业,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。为了洋务事业,兴办新式学校,派出留学生,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。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人的正确主张很大一部分因为朝中有恭亲王为内应,才得以顺利实行。
恭亲王年龄大
恭亲王奕忻生于1831年,于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去世,终年67岁。
恭亲王历经咸丰、同治、光绪三朝,如果恭亲王即位,就不会出现几岁的小娃娃即位的事。极大的保证政治的平稳。自然在也不会出现慈禧干政的局面。
实话实说,奕䜣除了寿命比咸丰长,能力真不一定比咸丰强。
道光也不算是一个昏庸之君,在传闻的问题上,也是经过仔细揣摩后,最终决定传给给四子奕詝的(即咸丰)。
咸丰皇帝在位11年,大家对他的印象主要集中在他生命中在承德颓废的最后一年,但他前十年的执政过程中,确实水平很高,因此后世均认可咸丰资质是比较高的。
咸丰皇帝继位后,勤于政事,严治官吏,惩戒腐败,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,罢免了道光朝的重穆彰阿和耆英,处死了兵部尚书一品大员柏葰,使得清王朝几十年来贪腐官气有了很大改观,又支持肃顺严查户部,整顿财政积弊,处理了百名官员和满洲宗室数十户。在军事上重用汉人,对太平天国和欧美列强态度强硬,一度废除《天津条约》。但是作为积重难返的农业国,最终还是无法抵御英法联机的军队,由于咸丰对英法态度极其强硬,也直接导致了英法联军气急败坏,一把火烧了对清朝极其重要的圆明园,最终咸丰皇帝自暴自弃,病逝承德,被后世称为“苦命皇帝”。
对于奕䜣了,由于他留在北京与英法联军谈判,后来又主持洋务运动,因此很多人对他评价很高,认为他的才能远超咸丰。但实际上,奕䜣对外是比较妥协的,因此西方人对奕䜣有很大的好感,从后来中法战争中看,奕䜣支持李鸿章对法全面妥协来看,如果奕䜣继承大统,也许会比咸丰皇帝更加卖国,由于是皇帝身份,他不会直接面对英法,也就没有与英法联军谈判的机会,但他对外的态度绝对不会比咸丰强硬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咸丰招商局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咸丰招商局政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