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自贸区政策解读招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自贸区政策解读招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海南跃升为国内最大自贸区,相比其他自贸区有何优势?
雄安之后看海南,中国最大自由港。国际贸易进出忙,生态旅游消费旺。
中国目前有12个自贸区,海南是最新建立,也是前景最为广阔无垠的自贸区。优势如下:
1、海南的地理位置最佳。自贸区的运作是放眼全球的,千万不要再拿老眼光看待这个问题,认为海南是一个孤岛,位置偏僻,交通不便,经济落后,人烟稀少等,这些都是老黄历了。
从亚洲范围来看,海南岛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,靠近国际海运主航道,面向广阔的南海,是泛南海合作的中心,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,中国和东盟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又一个桥头堡。新加坡都对海南的地理位置羡慕妒忌恨,更别说香港和国内的其他自贸区了。
2、海南的土地面积最大。海南陆地面积3.54万平方公里,其他自贸区只有120平方公里左右,真是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。要知道,土地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。整个海南统一布局,统一规划,统一管理,全岛一个大城市,发展后劲无限。
3、海南是久负盛名的国际旅游岛。阳光、沙滩、海浪,无数的游客接踵而至,每一年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在增长。海南建立自贸区,将会带来更大的人流和更强劲的消费。
4、海南的自然环境更优美。海南是一个岛屿,山青水绿,气候宜人,四季如春,生态环境清幽纯净,天生丽质难自弃,更适宜居住、度假和开展商贸活动。这也是海南房地产火爆的原因之一。
5、海南自贸区的开放范围更广,开放层次更高。国家赋予了海南6个新定位:覆盖全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、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、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及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。
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。海南自贸区大有后来居上,争当排头兵的气势和雄心。
6、海南的四面八方都有深水良港,是名符其实的自由港。北有海口港、清澜港、木兰港;南有三亚港和国际邮轮码头;东有龙湾港;西有洋浦港、白马井港、八所港等等,真是怎么方便怎么来。
海南是面积最大的自贸区,不是贸易量最大。海南省陆地面积3.54平方公里,和台湾差不多大,GDP只有4400亿,和江苏经济靠后的小城市镇江差不多,三产占了55%多,其中旅游占16%多,一、二产各半。有进有出才有贸易,海南能出的基本是农产品,总产值也不过900亿,能进的也不多,海南工业不多,毕竟2008年国家决策,海南定位国际旅游岛,经济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,2011年又实施‘’离岛免税,落地免签‘’政策。那么海南自贸区更多的就是转口贸易,经济发达程度决定贸易量,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圈有宁波港还有全球第一的上海港,珠三角有广州和深圳港,绝对不会在海南落地,再穿琼州海峡,千里迢迢运往这两个发达地区。海南是‘’一带一路‘’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海南自贸区能发挥的最大作用是港口服务,航运补给。另外就是旅游和免税的相关产品进口。
谈及中国自由贸易区,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年来确实多了不少,例如2013年的上海自贸区、2015年的广东自贸区、天津自贸区以及福建自贸区;到了2017年,则是辽宁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重庆、四川、陕西自贸区的先后成立,而时至今日,多了海南自贸区,自贸区的概念似乎给人的感觉是从个性到普遍性,而自贸区似乎也不是以往那么稀缺。然而,实际上,对于海南自贸区的成立,本身有其自身的特殊定义,而作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,海南的目标是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建设。谈及海南,除了颇具地理位置优势外,近期的博鳌亚洲论坛也在海南举行,而这也是亚太经济一体化、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体现。与此同时,海南还具有旅游消费、现代服务业开放的使命,而这也是促发海南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与此同时,对于高新技术、科研开发、信息技术融合等,海南仍赋予了一定的任务,而对于未来海南的崛起,关键还是要看强有力的硬件支持、持续性的人才补充以及颇具特色的地理优势支持,而与其余自贸区相比,海南的功能定位以及格局定位也有所不同。
就海南的位置而言,做自贸区没有太大的优势而言。新加坡能够成为国际贸易港是因为它处于南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,是东西方海运的要塞之地。而海南不具备成为国际贸易港的地理位置优势。当年香港的兴起也是依托大陆,现在香港经济发展放缓,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大陆沿海港口的兴起,减弱了香港的国际贸易转口港的优势。海南既无大型港口,又无工业基础,其地理位置又无辐射带头作用。虽然海南背靠珠三角城市群,但是深港两地,无论是城市基础,经济基础还是人力资源优势都是海南无可比拟的,如果海南还是归广东管辖,或许成为自贸区会一下发展起来,如今海南自贸区相当于与深港竞争各种资源,广东不会支持。所以海南自贸区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坎坷之路要走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贸区政策解读招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自贸区政策解读招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